掘金银行三季报:险资继续“扫货”!
银行股三季度大幅回调13%,却迎来保险资金的逆势狂买。
随着A股上市银行2025年三季报披露完毕,股东结构变化也随之曝光。银行股在三季度表现疲软,单季度整体最大跌幅超过13%。
但与市场悲观情绪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保险资金正在大规模涌入银行股。
数据显示,三季度共有6家险企新进6家A股上市银行前十大股东序列。此外,此前已进入上市银行前十大股东的多家险企三季度继续增持,提升持股比例,甚至争取董事席位。
01 逆势入场
保险资金在第三季度展现出对银行股的强烈信心,逆势加仓。
截至9月末,已有12家上市银行的前十大股东名单中出现至少两家险资。
其中,浙商银行云集4家险资股东以自有资金入股;兴业银行、长沙银行均为3家。
工商银行、邮储银行、招商银行等大型银行也均出现2家险资股东。
这一系列密集的持股变动,清晰地勾勒出险资在银行股回调期间“扫货”的轨迹。
02 新进股东
三季度报告显示,多家大型银行迎来了新的险资股东。
10月30日,工商银行披露2025年第三季度报告显示,“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传统-普通保险产品” 于三季度新进该行前十大股东。
至9月末,其持有7.57亿股,持股比例为0.21%。
同样,中国人寿还新进南京银行前十大股东序列,截至9月末持股数量约2.568亿股,持股比例为2.08%。
利安人寿在三季度新进无锡银行前十大股东序列,至9月末持有该行0.5亿股,占该行总股本的2.96%。
03 增持热潮
不仅新进,多家险资在已进入上市银行前十大股东后,于今年三季度继续增持。
大家人寿在兴业银行继续增持6212.41万股该行股份,持股比例升至3.38%,继续位列第五大股东。
中国人寿的两只产品在一季度同时进入中信银行前十大股东后,后者不断增持。
至9月末,前述两大股东合计持股比例达1.48%。
平安人寿则在港股市场频频出手,不仅新进邮储银行、农业银行A股前十大股东序列,还继续增持招商银行H股股份。
以招商银行为例,平安人寿于10月24日在场内增持665.35万股该行H股股份,增持后所持招行H股数量增至8.27亿股。
04 谋求话语权
险资的“扫货”行为不只是财务投资,更伴随着深度参与银行治理的意图。
苏农银行公告透露,董事会已提名弘康人寿资产管理中心副总经理乔林建为非执行董事候选人。
弘康人寿于今年二季度进入苏农银行前十大股东,持有该行4.95%股权。
在兴业银行,中国人保集团、瑞众人寿、大家人寿均向该行派驻董事。
这表明险资并不满足于仅仅作为股东获取股息,而是希望通过董事会席位更深入地参与银行的公司治理和战略决策。
05 投资逻辑
保险资金大举涌入银行股并非盲目行为,而是基于长期价值投资的理性判断。
一位保险资管机构投资负责人表示,保险公司需要关注那些基本面具备长期支撑、未来股息具备平稳增长潜力的优质公司。
这些公司可作为FVOCI(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组合的核心持仓。
银行股普遍具有估值低、股息率高的特点,这对于寻求稳定现金流的保险资金具有天然吸引力。
此外,随着银行息差降幅收窄,基本面企稳回升的预期也为股价提供了支撑。
市场数据显示,11月3日,中证银行指数收涨1.31%,居涨幅前列,A股42只银行股中有40只上涨。
银行板块的强势表现,印证了险资“扫货”背后的投资逻辑。
兴业银行行长陈信健表示,将继续吸引现有股东和新的投资者在二级市场购买股票或者可转债方式增持我行,进一步优化股权结构,加快估值修复和资本补充进程。
随着四季度行情展开,险资的这一次逆势布局能否再次引领市场风向,令人期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