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PV疫苗纳入免疫规划,健康理念的历史性进步
一剂疫苗,种下的是希望,守护的是未来。这份惠及千万女孩的健康礼包,诠释着国家对女性健康的庄严承诺。
国家疾控局等七部委联合宣布,自2025年11月10日起,将人乳头瘤病毒(HPV)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为2011年11月10日后出生的满13周岁女孩免费接种双价HPV疫苗。
这一重大公共卫生决策,不仅标志着中国在预防宫颈癌、促进妇女健康方面迈入了历史新阶段,更体现了我国公共健康理念从以治疗为中心向以预防为中心的重大转变。
01 政策背景:回应严峻挑战的战略举措
宫颈癌是近年来我国女性面临的严峻健康威胁之一。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新发宫颈癌病例约15.1万例,死亡约5.6万例,占全球病例的近五分之一。
更令人担忧的是,我国宫颈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呈现持续上升趋势,且发病年龄逐渐年轻化。
面对这一挑战,中国积极履行对《加速消除宫颈癌行动计划(2023—2030年)》和“健康中国2030”战略的承诺,将HPV疫苗接种作为宫颈癌防控的第一道防线。
国家免疫规划的这一次扩容,是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的具体行动,也是降低HPV感染所致宫颈癌等疾病负担的关键举措。
02 科学依据:精准定位最佳保护时机
为什么选择13周岁女孩作为目标人群? 这背后有着坚实的科学依据。
从免疫效果来看,相关研究表明,9至14岁女孩接种HPV疫苗产生的抗体水平,是15岁以上人群的2倍以上,而且保护效果可持续至少10年以上。
在感染风险方面,HPV主要通过性行为感染,在发生性行为前进行HPV疫苗接种,可以获得更好的保护效果,最大限度发挥疫苗预防HPV感染的作用。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为9-14岁女孩接种HPV疫苗,因为在病毒暴露前接种既能提供最佳保护,也是最具成本效益的预防策略。
03 健康公平:缩小差距的制度保障
将HPV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其意义不仅在于预防疾病,更在于促进社会公平。
这一政策有效减少不同地区、不同收入群体间的接种率差异,保证目标人群公平地获得预防接种服务。
此前,HPV疫苗自费接种的情况下,经济发达地区和收入较高群体的接种率明显更高,而经济欠发达地区和低收入群体的接种率相对较低。
现在,不管个人经济能力如何,都能享受平等的公共医疗保障,这既是制度能力的体现,也是社会公平理念的延伸。
04 国际视野:全球消除宫颈癌的重要里程碑
中国的这一决策获得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认可。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马丁表示:“这是中国妇女健康领域的重大突破,也为全球消除宫颈癌行动注入强劲动力。”
世卫组织《加速消除宫颈癌全球战略》的目标是,到2030年,实现90%的女孩在15岁前完成HPV疫苗接种、70%的女性接受筛查、90%的宫颈癌确诊患者得到治疗。
中国为13岁女孩启动免费HPV疫苗接种,正是迈向这一目标的关键一步,为未来扩大保护范围、惠及更多青少年奠定了坚实基础。
马丁评价说:“中国在全国范围推行HPV疫苗接种的领导力,为本区域乃至全球树立了典范。”
05 实施保障:多部门协作的系统工程
为确保政策平稳落地,国家建立了多部门协作机制。根据《关于将人乳头瘤病毒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有关工作事宜的通知》,各部门职责明确:
工业和信息化部门、药监部门及各级疾控部门要加强HPV疫苗生产供应监测,做好生产要素保障。
教育部门要组织和督促辖区学校配合做好HPV疫苗的接种实施工作。
财政部门按规定做好经费保障。
在接种实施方面,各级疾控部门要会同卫生健康、教育等部门,合理设置接种单位,可通过常规接种单位预约分时段错峰接种等多种形式,为目标人群提供优质服务。
06 健康理念:从治疗到预防的文明飞跃
将HPV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标志着我国公共健康理念实现了从以治疗为中心向以预防为中心的重大转变。
根据世卫组织的数据,达到同样健康标准所需的预防投入与治疗费、抢救费比例为1:8.5:100,即预防上多投入1元,治疗就可减支8.5元,抢救可节约100元费用。
治疗是健康保护,但提前预防更是根本性的保护。过去几年,我国陆续将多种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每一次扩大覆盖范围,都是公共健康理念的进步。
此外,这一政策也是一次广泛的健康科普,有助于消除公众对HPV和宫颈癌的认识误区,让社会对女性健康议题少一点偏见、多一点支持。
随着HPV疫苗免费接种政策的实施,成千上万的女孩将获得健康的铠甲,勇敢奔赴璀璨人生。国家疾控局表示,疾控部门将联合多部门协同发力,确保政策平稳落地。
科技创新的步伐,正让健康成果持续下沉、更加普惠。中国疫苗行业协会会长介绍,我国已上市的国产双价HPV疫苗由两家企业生产,总年产能可达5500万剂,能够满足市场需求。
让这份温暖的保障跨越山海,给这个时代的女孩们一份最珍贵的健康礼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