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泰证券在近期发布的报告中,深入剖析了人工智能数据中心(AIDC)硬件领域的结构性增长机遇,结合行业趋势与政策导向,从核心逻辑、细分领域、厂商竞争及区域动态等维度展开分析,以下为综合解读: 一、核心驱动逻辑:算力需求与能效升级双轮驱动1. 算力需求爆发式增长     生成式AI大模型训练与推理对算力的需求呈指数级增长,推动全球AIDC建设加速。据中国通服《2024年中国智算中心(AIDC)产业发展白皮书》预测,未来3年全国在建及拟建智算中心资源规模将达2023年底投产规模的5倍,增量算力约770EFLOPS(FP16),对应投资超5000亿元。华泰证券类比新能源汽车早期锂电设备的爆发,指出数据中心硬件环节因技术壁垒更高、渗透率提升更快,具备更强的行业β驱动潜力。这一判断在英伟达的预测中得到印证——其预计2028年智算中心资本开支将超过1万亿美元,阿里、字节跳动等企业已投入数千亿元用于算力集群建设。2. 电力与散热系统升级     AIDC单机柜功率密度从传统数据中心的3-5kW跃升至20-40kW,部分高性能机柜达30kW以上,对供电稳定性、冗余度及散热效率提出严苛要求。例如,英伟达NVL72机柜需配置8组Power Shelf(机框电源),单机柜电源功率达264kW,较传统服务器提升10倍以上,推动AC/DC电源量价齐增。政策层面,新建大型数据中心PUE需低于1.3,液冷技术渗透率预计从2023年的15%提升至2025年的40%,冷板式液冷因改造成本低(<30%)成为主流方案。不过,不同机构对液冷渗透率的预测存在差异:TrendForce预测2025年渗透率为20%,而华泰证券基于冷板式技术的普及给出更高预期,需关注技术路线分化对市场的影响。 二、重点细分领域:全链条机会与国产替代加速1. 供配电系统     服务器电源(PSU):单机柜价值量从<1万元提升至39.6-66万元,大陆企业在高功率段(2kW以上)加速突破。麦格米特、欧陆通等已进入英伟达供应链,2024年全球嵌入式电源销售额前15名中大陆企业增至6家,份额从14%提升至27%。例如,麦格米特为英伟达GB200 NVL72机柜提供33kW高功率电源模块,效率达97.5%,技术实力获国际认可。     HVDC与UPS:高密度机架推动HVDC渗透率提升,广发证券测算2024-2030年HVDC市场规模复合增速达97.8%,2025年市场空间约22.3亿元。2. 散热与能效优化     液冷设备:2025年市场规模预计突破300亿元,冷板式方案占比超80%,浸没式液冷在超算领域加速渗透。浪潮信息、超聚变、宁畅占据中国液冷服务器市场近70%份额,冷板式技术兼容现有架构,改造周期短。     储能与余热回收:部分高端AIDC引入锂电池储能系统,结合可再生能源提升供电稳定性,余热回收技术可用于园区供热或农业设施,降低综合能耗。3. 配套组件与国产替代     铅酸蓄电池、继电器、熔断器:备用电源系统需求随AIDC规模扩张同步增长,铅酸蓄电池市场规模预计2025年达81亿元,复合增速51%。     碳化硅(SiC)器件:用于提升电源转换效率(从80%+提升至97.5%+),国产厂商如天岳先进、三安光电在车规级SiC领域的技术积累可迁移至数据中心场景。 三、厂商竞争格局:台资主导下的大陆企业突围1. 台资企业先发优势     台达、光宝等台资厂商占据全球服务器电源市场超50%份额,凭借客户资源(如戴尔、惠普)和海外产能布局(泰国、越南)巩固地位。例如,台达在英伟达GB200系列NVL72机柜电源供应商中位列第一。2. 大陆企业加速替代     技术突破:麦格米特、欧陆通通过高功率段产品(如5.5kW PSU)进入海外供应链,2024年大陆企业在全球嵌入式电源市场份额提升至27%。     产能扩张:麦格米特以泰国为基地扩建海外产能,欧陆通在越南完成高功率电源产线建设,规避贸易限制并贴近客户。     政策支持:“东数西算”工程推动八大枢纽节点建设,本地厂商如浪潮信息、华为在液冷服务器、智能运维系统等领域占据主导。 四、区域与政策:广东领跑,政策红利释放1. 区域布局集中化     广东作为三大超级节点之一,承担70%实时推理需求,广州南沙、深圳前海等地吸引字节跳动、阿里等巨头落地千亿级算力集群。例如,前海深港人工智能算力中心一期算力达500 Petaflops(FP16),由商汤科技与前海科创集团联合建设,成为大湾区算力高地。中芯国科(广东)等本地企业通过微集群算力单元技术,在南沙自贸区完成多个AIGC数据中心建设,并与浪潮、百度达成战略合作。2. 政策红利释放     2025年1月发布的《数据中心节能降碳行动计划》要求国家枢纽节点新建数据中心绿电占比超80%,推动液冷、高效变压器等技术应用。广东通过“算力飞地”模式与西部枢纽节点协同,本地厂商在服务器电源、液冷设备等环节优先受益。此外,2024年7月发布的《数据中心绿色低碳发展专项行动计划》提出到2025年全国数据中心平均PUE降至1.5以下,进一步强化能效要求。 五、风险与展望:技术迭代与产能瓶颈需关注1. 技术迭代风险     芯片制程升级(如3nm GPU)和CPO(共封装光学)技术普及可能颠覆现有硬件架构。例如,英伟达下一代12kW PSU已进入预研阶段,功率密度提升对材料工艺提出更高要求;台积电与博通合作开发的CPO微环形光调节器已在3nm制程试产,预计2025年下半年量产1.6T产品,可能重塑光通信产业链。2. 产能与供应链波动     服务器电源、液冷CDU等核心部件面临供需紧平衡,海外贸易限制可能影响高端芯片(如英伟达H100)供应。建议关注已建立海外产能(如麦格米特泰国基地)或绑定国产替代(如昇腾910芯片)的厂商。 结论:聚焦高壁垒领域与业绩兑现华泰证券认为,AIDC热潮下数据中心硬件的投资逻辑已从“概念驱动”转向“业绩兑现”,建议优先布局技术壁垒高、国产替代明确的细分领域,如高功率服务器电源、液冷系统及具备海外产能的龙头企业。同时,需密切跟踪技术迭代速度、政策执行力度及全球供应链动态,以把握结构性机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