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发布的《北京市绿道系统高质量建设指南》对北京绿道建设作出了详细指引,具体内容如下:连通绿道路径:对于绿道经过的路桥断点,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上跨天桥、下穿涵洞等形式连通。对于已有各类设施的阻隔,采取“边界退让+开放共享”策略,鼓励水务闸坝、交通围栏等设施“让”出绿道空间。完善配套设施:鼓励绿道全时使用,提升安全保障,完善配套设施。如在绿道沿线设置休憩座椅、吧台桌、高杆灯等设施,方便市民白天晒太阳、夜间遛弯。提升空间品质:增强空间设计感、塑造丰富景观。例如沿河道两岸种植海棠、碧桃等花卉树木,搭配季相变化树种,实现三季有花、四季有景。激发消费活力:联动商圈与公园,打造生态与商业融合的新消费场景。通过引入品牌首店和特色IP,激活绿道沿线商业活力,充分利用绿道沿线资源实现场景化运营。如亮马河通过夜间游船体验活动,形成游船与光影、演奏、晚餐、市集等联动的消费模式。拓宽参与渠道:借鉴成都锦江绿道开放骑行驿站及配套设施、水上、林下等九大经营权方式,引入多元主体。探索社区绿道“先建后补”的模式,鼓励各类有条件的园区、社区休闲道纳入社区绿道,政府对其建设成本、维护管理进行奖励和补贴。此外,《指南》将绿道划分为城镇休闲、滨水游憩、社区、山区森林4类,面向人群的使用需求,形成19个场景并细化为70项任务、140个提升改造要点。例如滨水游憩绿道面向活力水岸线、潮流打卡地等场景,社区绿道面向茶余饭后健步、安心通学通勤等场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