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锂离子电池回收新法不断涌现,这些新技术旨在解决传统回收方法效率低、能耗高、污染大等问题,以下是一些具体的回收新法介绍:美国伍斯特理工学院高效环保回收新工艺:美国伍斯特理工学院研究团队开发出一种可规模化应用的锂离子电池回收新工艺,相关成果发表于《储能材料》杂志。该工艺能回收92%以上的镍、钴、锰等关键金属,并将其转化为高性能正极粉末。用这种再生材料制造的电池,在商用袋式电池测试中,经过500次充放电循环后仍保持88%的容量,90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超过85%。此外,与传统湿法冶金技术相比,其能耗降低8.6%,碳排放减少13.9%。中国科大废旧锂电池回收-能量输出耦合技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陈维教授课题组在《Nature Sustainability》上发表了相关研究论文。该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电化学原理的绿色可持续废弃物回收管理策略,利用尾气中二氧化氮的电化学还原电位与废旧电池正极材料的电化学氧化电位差,不仅能回收废旧电池正极材料中的锂资源,还能将二氧化氮转化为高价值的硝酸锂盐,同时实现大量能量输出。该工艺在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上远远低于目前主流的回收策略。美国莱斯大学微波辐射回收法:美国莱斯大学研究人员在《高级功能材料》杂志上发表了一项研究,介绍了一种使用微波辐射和易于生物降解的溶剂进行选择性锂回收的方法。研究人员使用氯化胆碱和乙二醇的混合物作为深共晶溶剂,将电池废料浸入溶剂中并用微波照射,可在短短30秒内回收废旧锂离子电池阴极中多达50%的锂,浸出87%的锂仅需15分钟,而传统油浴加热获得相同回收率则需要12小时。清华大学基于原电池效应的定向浸出策略: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李金惠教授团队提出了一种基于原电池效应的定向浸出策略。该策略利用废锂电池正极材料与电池内部的铝箔载流体之间形成的微原电池系统,让废锂电池“自我拆解”,在不破坏电池原有结构的情况下,显著降低回收过程的熵增。实验结果表明,该技术使锂的回收率超过99%,过渡金属的回收率超过90%,同时将电子还原效率提高了约25倍,溶解速率提高了约30倍。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柠檬酸溶液浸出法:美国能源部橡树岭国家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简单、高效且环保的回收方法。将废旧电池浸泡在由柠檬酸和乙二醇组成的溶液中,柠檬酸可从可持续资源中获取,比无机酸更安全。该方法可从电池正极几乎100%浸出钴和锂,且不引入杂质,还能高效分离金属溶液和其他残留物,可在数小时内回收超过96%的钴,无需额外添加化学物质来平衡酸水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