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指研究院10月1日发布的《2025年1—9月全国房地产企业拿地TOP100排行榜》显示,2025年1-9月重点房企拿地市场呈现显著增长态势,多项数据背后折射出行业格局与发展逻辑的变化。以下从核心数据解读、市场特征分析、增长驱动因素三个维度展开分析: 核心数据解读整体规模与增幅:2025年1-9月,TOP100房企拿地总额达7278亿元,同比增长36.7%,且增幅较1-8月进一步扩大8.7个百分点,显示拿地热度呈持续攀升态势。从月度动态来看,9月成为重要增长节点,主要因部分房企通过收并购获取大规模土地,单月交易规模的扩大直接推动整体增幅提升。企业格局分布:拿地主体仍以央国企为主导,拿地金额前十企业中8家为央国企,绿城中国、保利发展、中海地产凭借稳定的资金实力与资源优势,分列新增货值前三甲。与此同时,部分民企保持一定投资活跃度,如滨江集团跻身拿地金额前十,邦泰集团、大华集团等进入前二十,且民企多聚焦深耕区域补仓,例如滨江集团在杭州拿地金额位居榜首。 区域与地块特征城市群拿地分化:长三角凭借经济活力与人口吸引力,成为房企拿地核心区域,1-9月长三角TOP10企业拿地金额达2508亿元,位居四大城市群首位;京津冀以959亿元位列第二,中西部TOP10企业拿地金额527亿元排名第三。这种分布与核心城市群的房地产需求韧性、配套成熟度高度相关。高总价地块集中:9月高总价地块主要聚集于北京、上海、厦门等核心城市,例如北京朝阳区太阳宫新区一地块以43亿元成交,上海3宗入榜地块总金额达79亿元。此类高价值地块均由央国企竞得,反映出核心城市优质土地资源的稀缺性,以及央国企在资金端的优势。 增长驱动因素收并购成为重要补充:2025年三季度以来,房企拿地方式从传统招拍挂向“招拍挂+收并购”双轨模式转变。收并购标的多位于核心城市核心区位,如上海浦东世博园区耀华路项目、黄浦区余庆里项目等,且交易金额较大,部分采用联合体收购形式降低风险。核心城市战略聚焦:头部房企普遍加大对核心城市的投资力度,例如招商蛇口在北京、上海、南京、成都4个城市拿地金额均进入前十,建发在杭州、北京等4城亦跻身前十。核心城市的人口净流入、产业支撑与需求稳定性,成为房企对冲市场波动的重要选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