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5日,零跑汽车及其全资子公司凌跑汽车商贸有限公司因与广州首汽汽车服务有限公司的合同纠纷,被广州市白云区人民法院列为失信被执行人,案号为(2025)粤0111执13502号,创始人、董事长朱江明同步被下达限制消费令,这一事件迅速引发市场广泛关注。以下是该事件的关键信息梳理: 事件根源与核心争议此次事件源于2023年的车辆采购及租赁合作纠纷。根据生效法律文书,零跑子公司凌跑汽车商贸需向广州首汽支付361.81万元,涵盖租金41.6万元、购车款271.57万元、逾期付款违约金44.64万元及律师费4万元,约定付款期限为2024年6月27日前,零跑汽车对该债务承担连带清偿责任。此外,双方还约定零跑需在付款后三个月内协助完成73台车辆的过户手续,相关费用由凌跑汽车商贸承担。零跑汽车在9月27日的声明中称,已于2024年6月25日足额支付全部款项,未履行的仅为车辆过户环节,且正与广州首汽积极磋商。但法院因“有履行能力而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将其列为失信被执行人,矛盾焦点或集中在过户义务的履行争议上。 事件进展与后续处理9月28日,朱江明在朋友圈透露,为期3天的限制高消费已解除,同时坦言事件暴露了团队能力不足的问题,需进一步提升管理水平。这意味着零跑可能已通过协商或补充履行义务,推动法院撤销了相关惩戒措施。值得注意的是,这并非零跑首次陷入执行纠纷。2025年1月,该公司曾因21.62万元标的被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人民法院列为被执行人,两次事件均反映出其在合同履约管理或内部流程上存在漏洞。 事件影响与行业反思从市场层面看,事件虽未对零跑短期销量造成明显冲击(2025年8月交付量达57066台,创历史新高),但可能引发长期信任隐患。失信记录可能影响其银行贷款、政府采购投标资格,供应商或因风险顾虑要求提前付款,增加供应链成本,同时对品牌形象造成损害。行业分析指出,零跑作为市值近千亿港元、2025上半年营收242.5亿元的企业,因数百万元纠纷陷入失信风波,本质上暴露了管理短板,可能涉及法务流程僵化、部门沟通脱节或成本控制过度导致的履约懈怠。此次事件也为快速扩张的新能源车企敲响警钟:在追求销量与规模的同时,需强化合规管理与契约精神,避免因小失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