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官网发布公告称,为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更好满足不同参与机构差异化资金需求,即日起,公开市场14天期逆回购操作调整为固定数量、利率招标、多重价位中标(即美式招标),操作时间和规模将根据流动性管理需要确定。此次调整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影响:强化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的政策地位:过去14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长期按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加15个基点定价,被市场视为具有政策属性,这在一定程度上模糊了政策利率的定位。调整为多重价位中标后,14天期逆回购不再有统一中标利率,而是由参与机构自主报价,通过市场化原则确定最终中标结果,让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的政策地位更加清晰。推进货币政策框架向价格型调控转型:2024年以来,央行通过一系列操作优化,如将7天期逆回购改为固定利率的数量招标、调整MLF操作方式等,推动货币政策框架向价格型调控转型。本次14天期逆回购操作方式的调整,是这一系列改革措施的进一步延续,有助于提升金融机构自主定价能力,理顺由短及长的利率传导关系。提高央行流动性调控的灵活性与精准度:以往14天期逆回购操作通常在春节、国庆等长假前开展,以满足假期前后市场的流动性需求。而此次公告特别注明操作时间和规模将“根据流动性管理需要确定”,意味着该工具不再局限于传统长假前使用,而是作为流动性管理工具的常态化补充,央行可根据资金面变化随时启用,让流动性调节更加“随需应变”,对流动性投放的把控也更加精细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