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数增强基金近年来确实悄然走红,多只产品对标主流指数。据中证网报道,2025年9月19日,多家基金公司在布局指数增强基金,这些产品多挂钩反映A股大盘走势的主流宽基指数,如上证指数、创业板指数、科创综指等。例如,国投瑞银基金公告称,国投瑞银上证综合指数增强基金将于10月22日发售,首募规模上限为80亿元;安信基金公告称,安信创业板指数增强基金将于10月13日发售;景顺长城基金公告称,景顺长城上证科创板综合指数增强基金已于9月18日成立,合计募资达15.16亿元。指数增强基金走红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政策与行业变革:公募改革推动基金业绩评价方式向业绩基准靠拢,指数增强型基金在跟踪基准及获取超额收益方面具备优势。业绩表现良好:从长期收益表现来看,指数增强型基金整体并不弱于主动基金,中长期通过超额收益的复利效应能不断积累“安全垫”。截至2025年9月5日,今年以来指数增强型基金平均超基准收益率为3.76%,近三年、近五年指数增强型基金平均超基准收益率分别为4.36%、14.62%。投资者认知提升:指数基金尤其是ETF的大发展,提升了投资者对指数类产品的认知与认可度,使得指数增强型基金进入更多投资者和渠道的视野。市场环境与技术助力:2025年市场交易活跃、流动性充裕,小市值股票表现突出,为量化模型提供了丰富的交易机会和选股空间。同时,AI技术的发展显著提升了量化投研的能力,能更高效地识别超额收益来源和市场的结构性机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