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预警机发展呈现出无人化、反隐身能力提升、雷达技术创新、平台多元化以及网络化作战能力增强等新趋势,以下是具体介绍:无人化发展趋势显著:传统预警机通常为有人驾驶飞机,但目前预警机正进入无人驾驶时代。2025年6月16日,美国通用原子-航空系统公司与瑞典萨博公司宣布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以开发基于MQ-9B无人机平台的预警机。这种无人预警机将采用吊舱式雷达系统,悬挂在MQ-9B的机翼挂架上,与传统有人预警机的形态有很大不同。反隐身能力成为关键:随着隐身战机的广泛装备,新一代预警机必须具备对隐身目标有效的预警探测能力。例如,俄罗斯的A-100预警指挥机配备了新一代Premier有源相控阵雷达,以色列的“海雕”预警机使用了双波段雷达,其机身共形阵为L波段,机头使用了S波段雷达,以提高对隐身目标的探测能力。雷达技术不断创新:除了双波段雷达的应用,有源相控阵技术也在不断发展。瑞典SAAB公司研制的增程型“爱立眼”有源相控阵雷达,采用氮化镓基元件组成的收发通道加上模块化设计,使该型雷达抗电子干扰和对小目标探测能力更强。平台选择更加多元化:预警机的载机平台不再局限于大型运输机或客机,小型公务机、无人机等也成为了预警机的搭载平台。例如,以色列与巴西联手推出的P600预警机,选择了巴西航空工业公司的Praetor 600小型公务机为机体平台。无人预警机的发展也为预警机平台提供了新的选择。网络化作战能力增强:第三代预警机注重网络化作战能力建设,可实现与体系中其他节点协同探测,使多数据源获得的信息融为统一态势图,并在体系内进行共享。例如,美国的E-2D舰载预警机通过升级,增强了在陆地、海洋战场和复杂电磁环境下的探测能力,以及与其他系统的协同作战能力。成本控制受到重视:预警机的研发和采购成本高昂,因此成本控制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例如,中国的空警-3000通过采用军民融合的方式,降低了单机成本,同时提高了性能,相比美国的E-7A预警机具有更高的性价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