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麦哥本哈根大学与英国剑桥大学领导的研究团队,从欧亚大陆214种已知人类病原体中成功提取出古代DNA,绘制出跨越数千年的人类传染病图谱,相关成果已于7月9日发表在《自然》杂志上。这是迄今为止关于传染病历史的最大规模研究,为人与动物互动如何深刻改变人类健康格局提供了重要新见解。以下是具体介绍:研究方法:研究人员筛选了来自1313名古代人类的基因测序数据,这些数据涵盖了过去37000年间的欧亚历史。通过古代DNA测序、生物信息学分析以及贝叶斯统计方法,检测个体样本中的病原体DNA,并推断出病原体的传播模式和流行趋势。研究发现 人畜共患病起源时间:人畜共患病最早的明确证据可追溯到约6500年前,这与人类开始广泛驯养家畜的时间相吻合。约5000年前,人畜共患病的发病率显著增加,这一时间点与颜那亚文化的大规模迁徙相吻合,此次迁徙加速了疾病在不同人群间的传播和演变。 多种疾病的古老踪迹:研究团队发现了许多疾病的古老踪迹,如在距今9800年的样本中发现乙型肝炎病毒,在11100年前的样本中找到白喉病原体DNA,在4200年和1400年前的样本中分别发现疟疾和麻风病的病原体等。此外,还在一个有5500年历史的样本中,检测到了迄今发现的世界上最古老的鼠疫细菌。研究意义 揭示疾病演变历史:该研究揭示了人类与病原体之间漫长的博弈历史,让人们了解到传染病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明确了农业和畜牧业的兴起至少在6500年前就开启了疾病的流行,填补了人类对古代传染病认知的空白。 助力未来公共卫生防控:如果了解过去疾病的起源和变异路径,就能更好地预测未来的新兴传染病。掌握这些知识有助于评估当前疫苗是否仍然有效,以及判断是否需要开发新的疫苗以应对突变株,为未来公共卫生策略和疫苗设计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