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下是关于“崇山村:消失的,生长的”的详细解读: 消失的事物房屋与村落风貌:2025年,浙江义乌的崇山村几乎所有房屋的窗户都被村民拆走,破旧的家具和衣物零散堆在地上,杂草丛生,曾经的村落风貌逐渐消失。因拆迁,整个村子被拾荒者、探宝客、古董商洗劫,各式古建支离破碎,一些未被保护的古建之门头窗棂被偷拆得七零八落。亲历者与见证者:80多年前侵华日军细菌战的亲历者和见证者多已离世,那段惨痛历史的直接诉说者越来越少,他们所承载的鲜活记忆也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消失。传统生活方式: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村庄的变化,崇山村原有的传统农耕生活方式以及基于宗族聚居的生活模式逐渐瓦解,村民们从原来在村里种田、在祖屋聚居,转变为外出打工、分散居住等,原有的生活节奏和方式一去不复返。 生长的事物历史记忆与传承:村民们努力还原崇山村湮没了几十年的受害历史,将遇难者的名字记录下来,把一面墙大的遇难者名单搬进了供奉祖先的祠堂,让后人铭记这段历史。此外,每年11月18日,村民们总会聚集在村口的“劫波亭”,悼念在细菌战中遇难的同胞,历史记忆在一代又一代的村民中得到传承和生长。维权意识与精神:1994年,崇山村里一群农民自筹经费,在东京地方法院对日本提起诉讼,要求日本对实施过的细菌战认罪、赔偿。在这个过程中,村民们的维权意识不断觉醒和生长,他们在种田、打工之余学习如何为自己受害的历史申诉,这种坚韧不拔的维权精神也在村庄中逐渐生长。历史研究与社会关注: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崇山村细菌战诉讼的开展,吸引了众多律师、学者、记者等组成的调查团来到崇山村进行调查取证,细菌战诉讼原告团成员也不断增加,中国湖南常德、浙江衢州、宁波、江山、丽水等地的细菌战受害者也加入进来。这使得关于崇山村细菌战的历史研究不断深入,社会对这段历史的关注也持续增加,让这段被掩埋的历史逐渐生长为社会共同的记忆。相关场馆建设与教育意义:2019年,义乌市委、市政府在林山寺遗址旁建成侵华日军细菌战史实(义乌)陈列馆,距崇山村不到一公里。曲江王氏祠堂的“侵华日军细菌战义乌展览馆”牌匾依然醒目,这些场馆成为了展示历史、教育后人的重要场所,让人们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崇山村的历史伤痛,其教育意义和价值不断生长。 |
|